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王继华菏泽讲授家庭文化

2014/5/8 17:11:37   来源:中国山东网菏泽频道     作者:陈志刚 仝静

  著名学者、北京大学教授王继华

  现场座无虚席

  中国山东网菏泽频道5月8日讯 5月8日上午,由菏泽市妇联主办的《家庭文化育人 性情德润天下》菏泽市妇联第十届女性大讲堂在菏泽大剧院举行。授课专家是被誉为“思想行者”、“当代最受欢迎的教育演讲艺术家”、“仰望星空的人”的著名学者、北京大学教授王继华。

  王继华教授是北京大学教育文化战略研究所所长,学校文化发展战略研修首席教授。清华大学校长职业化研修中心原主任。校长职业化,教育文化发展战略和家庭文化育人理论创始人。王教授致力于教育文化研究,以哲学的质疑精神和文化的建构意识,在其首开先河的学校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,以其首创的理论体系和十大效能之说,被誉为“思想行者”;其教育理念的远谋和精神取向的远视,被教育界誉为“当代最受欢迎的教育演讲艺术家”;其《家庭文化学》的理论体系,荣膺家庭文化育人开山作之誉。全国多家核心媒体,如《中国教育报》《教育时报》《教育文化论坛》《中央电视台》等持续报道其前瞻视野和改革创新的思想成就,尤其是教育新文化九种文化形态、家庭文化育人理论思想、尚德核心价值观等学说的广泛社会影响力,被《中国教育报》誉为“仰望星空的人”。

  王教授在菏泽讲授的重点是家庭文化。他注重教育演讲艺术,善用哲学思维和经典案例贯穿于讲座过程。在讲座中,分为父亲文化和母亲文化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。图文并茂的演示、典型生动的案例、激情飞扬的情绪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,现场不断响起热烈的掌声。

  王教授指出父亲文化的四大哲学思想,父亲文化讲究方向和“道”的引领。

  :也就是说父子一前一后的进发,不只是跟从,更在于一分智慧一分收获,一种方向一种价值取向的导航。孩子在“从”的过程中就有了前进的方向,有了梦想的终点。

  :重在父子比肩而行的亲近。“比”不只是情感,更在于让子女学习其做人做事的智慧,这种对子女性格的塑造心灵的历练,是把父亲一生积淀的经验,融入到子女生命目标中的真情实意。父子在“比”的过程中享受了天伦之乐。

  :文化意蕴,在于“北”的南北相向,同“背”,背道而驰。孩子精神开始独立思考,和自己的教育开始背向而来,这是孩子成熟的一种表现。孩子开始自立,而父亲这是要开始自省。出现相悖的现象是孩子的精神意愿没有得到满足的折射,不听话,是孩子感到父母的说教少有时代的新意和创新思想的意境,出现这种现象父母应做精神引领层面的反思。

  :变化。化“心”在于改变心态,化“观”在于修正思维,化“治”在于引领行为,最终的化“以合天地之礼”。只有父子在不断地变化才能设立幸福的资本。

  案例:王教授又以自己为例讲述父亲和恩师对自己的“道”的引领。父亲的言传身教使得自己形成了为人热情、坦诚待人、廉洁奉公、坚定勤奋、锲而不舍的性格品质与价值追求;并逐步演练成了一生为人处世的风格。恩师景克宁教授对自己与师兄的深刻影响。

  总结语:一个孩子,如果失去了父亲精神的引领,是父爱的失聪;如果少有了理性的庇护,是父爱的失慎;如果少了方向感的把握,是父爱的失控;如果少了理性的思辨,是父爱的失策;如果少了文化育人的浸润,则是父爱的失察。这其中,无论是父爱的失聪、失慎、失控、失策、失察,都是家庭教育在文化上的失落。父爱的失聪是家庭审美意境的失败,失慎是思想力的落拓,失控是前瞻力的落伍,失策是洞察力的落寞,失察是人性美德的落败,失落是社会意识的落泊,失败是幸福家庭的落空。”(《家庭文化学》)

[1][2] 
编辑:胡立荣    责任编辑:谭静

相关阅读

免责声明

1、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,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。

2、本网注明“来源:×××(非中国山东网)”的信息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。

3、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、疏忽、合约毁坏、诽谤、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,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,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

4、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《网站声明》并完全同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