菏泽:一村一品产业精准扶贫 拔掉“穷根”

2017/2/8 16:20:40   来源:齐鲁网    

 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地处鲁西南经济欠发达地区,是个小县、穷县,也是全省扶贫开发重点县。春节期间,我们的记者来到了这个位于黄河滩区的贫困县,但所看到的情景,却让人意想不到。

  贫困县精准定位,走出脱贫新路子

  记者来到鄄城县董口镇后宋楼村时,正赶上村里的发制品加工点发工资,两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正在数着自己挣来的工钱。

姬桂云今年75岁了

   姬桂云今年75岁了

  姬桂云今年75岁了,她告诉记者,现在领的是她3个月工资,一共1300多元钱,平均每月都有四五百块钱的收入。

  姬桂云说,像她这样年纪还在厂里做工的人还有不少,技术要求高的、重活累活,他们做不来,但是一些简单的工序他们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。

  近年来,鄄城县的发制品、户外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扩大再生产过程中,普遍存在着大量的用工需求;同时鄄城县调研发现,近65%的贫困人口不仅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,有的没文化、没技术,出去也找不到活干,有的年龄大,或是身体有残疾,企业不招,还有的上有老、下有小,不能或不宜外出打工。而一次偶然的发现却让一系列的问题得以解决。

  鄄城县董口镇党委书记李玉如告诉记者,“15年11月份,我们在走访贫困户的时候,在代堂村,发现了五六个,类似这样的小窝棚,小窝棚里面有七八个老太太,围坐到一块,在整理加工头发,中间还一个炉子,还边听着收音机,有说有笑的,也非常热闹,我们问她一天能挣多少钱,老太太说是一天能挣,十三四块钱,我们一算一个月这样也能收入,四五百块钱。”

  受到启发,鄄城县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利用村小学旧址、村集体活动场所旧址和闲置的民宅,在村里设置就业扶贫点,让贫困群众就近就业。在短短的一个月之内,就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。

  李玉如说,“每个车间里面都有七八十人,也有发制品加工,藤编加工,教具加工还有渔网加工,这些根植于传统的,民间的项目,盘活起来了入住起来了。”

  明亮的厂房,人性化的管理模式,既解决了工厂用功难的问题,也让外出务工不便的贫困人口有了新的选择。在后楼村这家不大的发制品厂房里,记者看到有许多上了年纪的老人,正围坐在一起,将原料上的包装拆下来。

  74岁的马秀英老人告诉记者,原来在家里没什么事,老人们就聚在一起聊聊天,打发下时间,自从村里有人办起了发制品加工厂,这些简单的活干起来也不累,聚在一起还能边干活,边聊天。自从有了新的扶贫就业车间,工作环境比原来好了,也安上了空调夏天不热,冬天不冷,家里有事了也顾得上。

  马秀英老人有4个孩子,都在外打工,平时就她和老伴独自在农村生活。老人的二儿子宋先强告诉记者,对于母亲在厂子里干活,他们兄妹四人一开始都很反对,但老人执意要去。

  宋先强说母亲带着他们子妹四个去了加工厂,他们看到老人干的活确实不累,最主要的还是老人不孤单,村里的好多老人也都在那说说笑笑,他们也就同意了。

李致超2016年返乡创业后,目前拥有4个加工车间

  李致超2016年返乡创业后,目前拥有4个加工车间

  小作坊变新厂房, 扶贫车间普惠于民

  过年了,闲暇下来的马大娘享受着一年难得的天伦之乐。与此同时在董口镇的代堂村,41岁的杨兰花正在家准备着过年要吃的大包子,这也是当地的习俗。和面,擀皮,包包子,上笼蒸全是她一个人完成。

  杨兰花告诉记者,为了回家来蒸大包子,她特意从村子里的发制品加工厂,带了些活回来干,这样又能照顾家里,还不耽误挣钱。

  试点成功后,鄄城县委、县政府挑选鄄城县国税局、鄄城县公路局等50家经济基础较好的县直部门和50家企业,对全县行政村进行扶贫就业车间的援建,工作送到家门口,这让许多无奈外出务工的人员返乡就业。

  张喜喜是两个孩子的母亲,原来为了给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,她和丈夫不得不告别一双儿女,选择外出打工,而像她这样返乡就业的人还有很多,有些人还因此从打工者变成了老板。

  李致超2016年返乡创业后,从打工者成为了老板,目前拥有4个加工车间,解决了500多人的就业问题,“一年如果总的来说的话,得有300万的产值。”

  目前,鄄城县共新建、改建扶贫就业车间536个,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;直接安置和辐射带动67603人就业,其中贫困人口27039人。鄄城县委书记谷瑞灵表示,他们将继续建设扶贫就业车间,力争建设650个以上,逐步实现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贫困人口“一人一岗”,确保贫困群众就业岗位全覆盖。

  谷瑞灵说:“我们认为这种扶贫模式,不仅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,增加了收入,促进了家庭的和睦,社会的和谐。”

任庆生在网上销售影楼服饰

   任庆生在网上销售影楼服饰

  从走街串巷到家中淘宝 思路变了,销路广了

  自2014年以来,菏泽市坚持精准扶贫脱贫,因人因地施策,施行“一村一品”产业扶贫,打造自己的品牌。除了利用当地的特色产业外,还抓住“互联网+”的机遇,把电商扶贫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方式,这其中曹县的“淘宝镇”、“淘宝村”更是出了名。

  大集镇位于曹县县城东南15公里处,地理位置比较偏僻,交通不便,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农业乡镇,工业基础薄弱。2015年底有贫困户1907户、贫困人员3787人。过去,这里的群众绝大多数只靠土地上的微薄收入和外出打工来维持生计。电子商务却改变了这里的命运,大集镇从默默无闻的穷乡僻壤一跃成为全国知名的“淘宝镇”、“淘宝村集群”所在地。在山东108个淘宝村中,有27个来自大集镇,全镇的网店数目高达16000多家,大集镇电商最早发源于丁楼村。从2009年开始,该村村民任庆生尝试在淘宝网上进行销售影楼服饰。在他的带领下,本村村民纷纷开始从事电商产业。

  任庆生说他们村原来有人专门从事摄影服饰、布景加工销售方式主要是肩挑人扛,上门推销,依靠个人“跑单帮”,他原来每到一个城市,就会租上一辆自行车,挨个县城转悠看看能不能把自己的产品推销出去。

  任庆生原来种过地,推销过戏服,干过建筑工人和电工,为了生计东奔西跑,2009年他在朋友的介绍下,花1400元钱买了一台组装电脑,正式开起了网店。

  做成第一单生意之后,对方确认收货,任庆生发现自己的银行卡中的确收到了货款,这才确信,用电脑确实可以去做生意。之后他就专注于在网上的生意,但这一切对于他这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来说,也不是很容易。

  当时卖影楼服饰的网店很少,竞争也不大,但毕竟产品比较单一,销量并不大,很快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看到了希望。

  任庆生的生意越做越好,在家也能赚钱。他在网上做生意成功的消息,很快就在整个村子里传开了。

  村子里的人都来问任庆生,网店是个什么东西,任庆生并没有藏私,把他开网店的经验都告诉了大家,很快村里的不少乡亲放下了锄头,拿起了鼠标,都效仿他在家开起了网店。但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,2010年,广东的一所大学在任庆生的网店中购买了几十套演出服饰后,觉得还不错,又要加购1000多套,这在当时对任庆生来说是一笔大生意,但他却没有接。

  任庆生说:“我就没敢接他的单,因为咱生产不出来,规模小不知道怎么去生产,如果是他那个单子给他接了,那时候利润也高,那一次就能赚他两万多块钱,看到钱那时候就没挣。”这件事情,让任庆生认识到村里仅有的三四个加工厂,不能满足全村那么多家网店的订单,他觉得自己也应该开一个衣服的加工厂,随着自己的加工厂开办起来,他把自己厂里生产的演出服装,影视服装甚至是校服都放到了网上去卖。

  开网店、下单、送货,开办服装厂成为了任庆生的日常。他很快成立了曹县庆生服饰有限公司。而丁楼村的村民,也都纷纷效仿,目前全村300户家庭有280家开有淘宝店,顺丰、申通等18家物流公司驻村设点,平日里一片忙碌的景象,大量的用工需求使得附近许多贫困人口都找到了工作,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。

  丁楼村的成功,让大集镇政府看到了发展的新方向,提出了“网上开店卖天下,淘宝服饰富万家”的宣传口号,制定了打造“山东淘宝第一村”的目标,到2016年底,大集镇的人均收入达到了13384元,全镇有861户1975人实现脱贫。

  2014年村两委换届选举时,任庆生全票当选村支部书记。而他为了能给村里带来更多的收益,也给自己制定了更高的目标。任庆生说:“下一步带动咱们整个村的电商,

编辑:王翼莉    责任编辑:胡立荣

相关阅读

免责声明

1、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,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。

2、本网注明“来源:×××(非中国山东网)”的信息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。

3、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、疏忽、合约毁坏、诽谤、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,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,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

4、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《网站声明》并完全同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