郓城黄岗小学:开设“田园课程”让教育回归自然

2019/7/5 18:13:18   来源:牡丹晚报    

  郓城县侯咽集镇黄岗小学,是一所地处黄河滩区的乡村小学,距离县城20多公里。近两年,因为乡土田园课程的建设和劳动教育的开展,校园变得生机盎然,成了孩子们的“快乐王国”。这所小学不仅没有像其他乡村学校一样流失生源,而且吸引了30余名孩子返乡就读。

  近日,笔者走进郓城县侯咽集镇黄岗小学,教学楼后面传来一阵阵清脆的童声欢笑。上课时间,学生们不坐在教室里听课,在外面做什么呢?走近一看,原来学生们正在上泥巴课堂,老师逐个指导,孩子们捏得异常起劲儿。

  两年前,黄岗小学还只是一所非常普通的农村小学,办学无特色、无亮点,孩子们在这里找不到他们喜欢的课程,厌学情况较为普遍,再加上学生家长多数外出打工,留守儿童大多沉迷于手机、电脑及虚拟的网络空间。侯咽集镇中心校校长杨其山看在眼里,忧在心里,“乡村有得天独厚的乡土资源,广阔的田野、遍地的庄稼、代代传承的乡土民俗文化、精巧的手工艺、淳朴厚道的农耕文化等等,可是如何才能利用好这些资源,把学校打造成孩子们的幸福乐园呢?”

  2017年春天,杨其山提出田园课程构想并将黄冈小学作为试点学校。杨其山发现孩子们天生对泥巴感兴趣,于是他大胆尝试田园泥巴课程,专门请来村里塑神像的老艺人授课。在老艺人的指导下,师生们学会了制泥方法和工艺流程。“ 这个课堂很受欢迎,孩子们用亲手制作的泥巴捏出了千姿百态的泥塑艺术形象,还结合学科知识,捏出了大型的长方体、正方体、圆柱体等泥塑教具,他们亲自测量、计算,让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具体。” 黄岗小学老师王艳慧说。

  与此同时,学校开辟出了几何图案组合形成的种植区,学生们亲自动手种植蔬菜水果,一同体验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;校园里建起了养殖园,养起了鸡、鹅、兔子、鸽子等小动物;专门种起了葫芦,开发出深具传统文化内涵的葫芦课程;还建起了农耕文化博物馆、乡村泥巴博物馆、烧陶窑、沼气池等;石碾、石磨、辘轳、石磙、牛槽被布置到不同的地方,成为学校一道道美丽的风景;田园劳动、田园数学、田园语文、田园科学、田园美术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乡土田园课程渐成体系。为了让孩子们能记住家乡的历史文化,学校精心编制了“留住家乡的美”系列活动课程,包含《美妙动听的家乡歌谣》《精彩感人的家乡故事》《古朴淳厚的家乡风俗》等课程,小学六年的学习,学生们记住了家乡的美好,深化了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。另外,学校还开办了种植、养殖、麦秸画、泥塑、跑旱船、踩高跷、跳竹竿等10多个社团,孩子们可根据兴趣爱好入团参与活动。

  一直在县城打工的孙振强前些天刚把在农村读书的女儿接到城里,可是,没几天女儿就闹着回去:“爸爸,我们学校很有意思,我很喜欢在那里学习,你就让我回去吧!”孙振强很疑惑,他跟着孩子回到学校,参观了校园 “十大美景”,体验了各种教学活动,当场便答应让孩子返乡读书:“孩子在这里很快乐,她学到的知识也很丰富,我愿意支持她。”

  近两年,郓城县大力实施“全面改薄”工程,乡村学校的条件得到了根本性改善,黄岗小学把全部教育资源对外开放,课余时间学生可以随时到学校读书、踢球、捏泥巴,越来越多的家长也陪同参与其中,学校成为了开放社区,也成为了引领一方精神文明建设的道德高地。

  “学校应该办成孩子们时时刻刻都想来的乐园,让乡村教育变得美好,让乡村的孩子变成喜爱乡村的一代新人,让他们成为美好乡村的建设者。” 杨其山对乡村孩子寄予希望。

编辑:何普言    责任编辑:胡立荣

相关阅读

免责声明

1、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,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。

2、本网注明“来源:×××(非中国山东网)”的信息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。

3、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、疏忽、合约毁坏、诽谤、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,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,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

4、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《网站声明》并完全同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