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陶区冉堌镇王双楼村:文明创建吹响乡风文明新号角

2022/12/30 10:47:44   来源:中国山东网    

  中国山东网-感知山东12月30日讯 (记者 王丹玉)  “说一说,唱一唱,大海扬帆跟党走,劈波斩浪道路畅,二十大精神宣讲好,新时代里创辉煌……”伴着冬日暖阳的惬意,定陶区冉堌镇王双楼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大舞台上,村里的妇女们正声情并茂地演绎着他们自编自导的三句半,浓浓的口音配着朴实的语言,活灵活现地将乡风文明建设的“形”和“神”呈现在民众眼前。

  入选省级文明村以来,王双楼村坚持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催生乡村振兴内生动力,树新规、靓环境、谋产业、育新风,让文明创建融入百姓日常生活。

  “笑脸是乡风文明最美的体现。”在王双楼村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栏上,一张张朴实灿烂的笑脸如花绽放,“孝老爱亲”“互助互爱”“诚实守信”萦绕周围,成为笑脸背后最鲜亮的底色。

  大家的笑脸不仅“挂”在墙上,平时,村里也是欢声笑语不断,评选最美儿媳、最美婆婆、“四德人物”,结合民俗文艺编排的歌舞小品……“在这种氛围下,孝敬老人、特别是帮助有困难的人已经刻在我们骨子里了。”王双楼村妇女主任王普说。

  “笔直洁净的水泥路,绘声绘色的墙体画,文化广场、“口袋公园”、景观小品……在金黄树荫的映衬下宛如画卷,文明乡村的气息扑面而来!”王双楼村老村长赵统亮感慨道。王双楼村是冉堌镇的“明星村”,荣获过省级文明村、市级旅游村、人居环境示范村等称号,是王双楼从“净起来”到“绿起来”,再到“美起来”,“面子”“里子”一齐抓的生动实践。

  乡村环境是乡风文明之形,街长制、门前三包、积分超市以奖代补,一个个“土味”小妙招儿,在“塑形”上起了大用处。

  “腰包鼓起来了,生活更美了!”在王双楼创业车间务工的何瑞红高兴地说道。我在这工作两年多了,感觉挺好的,一月轻轻松松挣到四千多块钱,关键是离家近,上下班很随便,还可以接送孩子上学。”乡村产业是发展乡风文明的关键,是农民幸福感的重要支撑,这一点在王双楼村村民的身上得到了深刻的验证。

  王双楼村整合闲置院落,利用政策帮扶资金入股35%改造建设3000平方米创业车间,签订10年合同,每年为村集体带来租金收入5.2万元,带动周边群众就业200余人,让村民每月足不出村便有4000—5000元的收入,每月增加群众收入90余万元。

  同心掬得满庭芳,最是文明花开时。随着乡风文明建设不断深化,农村人居环境逐步改善,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强化,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深入开展,在冉堌镇一朵朵鲜艳夺目的文明之花竞相绽放,释放出无穷活力,充溢着无限生机。

  冉堌镇党委书记孔亮说:“下一步,冉堌镇将以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为带动,着力在思想引领、精神风貌塑造、人居环境整治上下功夫,把民风带动起来,把乡愁融入进来,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,着力提升群众获得感、安全感、幸福感!”

编辑:孙岩    责任编辑:胡立荣

相关阅读

免责声明

1、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,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。

2、本网注明“来源:×××(非中国山东网)”的信息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。

3、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、疏忽、合约毁坏、诽谤、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,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,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

4、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《网站声明》并完全同意。